【双周闭门2021年34期|总113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暨2022年形势与政策展望”分析会

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2021年12月12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暨2022年形势与政策展望”分析会。CWM50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在会上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深入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作点评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陈昌盛,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财政部金融司一级巡视员胡学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银保监会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董事长聂庆平,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等专家作专题发言并参与研讨。

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七大类政策协调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求真务实、直面问题的会议,也是一次澄清认识、指明方向、安定人心的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直面问题,提出对策,给予市场各方稳定预期的“定心丸”,反映了党中央对国民经济高超的驾驭能力。 

与会专家指出,“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首要关键字。“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成为明年政策的鲜明特点。会议要求将政策着力点放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上,以应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不确定性,为党的二十大创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为确保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类政策组合。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与会专家认为,七大政策须协调配合,完善政策体系来保“稳”。

稳字当头,首先要稳增长,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努力使经济回到潜在增长水平。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要对GDP增长予以高度重视,稳定一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速。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及时推出经济稳定的政策。各类政策要注重协调效应,避免产生合成谬误。各方都要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稳中求进,即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都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直面三重压力,正确认识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此强调稳字当头,正因今年三季度以来,经济出现了三方面不稳定因素。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冲击“稳”;二是内部基本面调整可能会影响“稳”;三是认识不清和执行不力可能会妨碍“稳”。

在外部环境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与会专家认为,其中最大不确定性是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导致疫情防控丝毫不可放松,消费、供给均受到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韧性面临考验,加剧全球通胀上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变动存在不确定性。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全球通胀形势的长期性及其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并客观分析了我国产业链韧性。我国产业门类齐全,这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韧性。制造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制成品出口能力均处于疫情冲击修复期,强于其他国家。但当前外部风险传导转嫁的可能性在加大,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多,应引起充分重视。

内部基本面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与会专家分析了“三重压力”提出的背景。首先,外需方面出口订单优势减弱、内需还未恢复到原来水平,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预期调整等因素共同导致需求收缩;其次,三季度以来各地拉闸限电等情况冲击了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国内缺电、缺煤,与全球缺芯、缺柜、缺工等共同造成了供给冲击;最后,经济周期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紧缩性政策叠加在一定程度出现“合成谬误”等因素共同导致预期转弱。这些问题须高度重视。

政策认识和执行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四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五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与会专家表示,这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带有长期性、根本性。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区和行业对这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不深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时澄清认识误区、纠正工作偏差,有利于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预期。

如,在共同富裕问题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先发展后分配的顺序与依靠发展和改革两大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其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认识资本特性问题上,明确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因素之一,要控制消极作用,支持和引导其规范发展;在保证初级产品供给问题上,明确其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确保能源、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进一步强调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和要有充足资源;在“双碳”目标方面,再次从认识、方针、技术、路径、考核、安全等方面对前期政策进行纠偏和厘清。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与会专家表示,面对三重压力,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基本经济路线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兼顾,制定和落实好七类政策。要坚持系统思维,防止政策叠加效应和同一个政策执行过程中层层分解不断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要对GDP增长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从长远发展来看,最主要的是理顺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好结合。

具体来看,与会专家建议,明年在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要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和体制优势,解决转型期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新思路,把握政策时、度、效。跨周期政策设计要立足于转型大周期,推动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对冲转型期成本上升;要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力度,促进其激励相容和有效实施。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施,促进发行市场化改革、完善定价机制。还应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稳定和激发企业家信心,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信心为核心,构建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体系,将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作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长远之策,探索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导构建科技金融体系。

会议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金融业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和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切实防范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成功化解了一些风险问题,风险总体可控,但是“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还在不断发生,三期叠加还没有过去。防范风险是永恒的主题,尤其在当前特殊情况下,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把防范风险工作落到实处。


2021-12-12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