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生:调整居民财富结构,促进第三支柱发展

8月20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金融助力稳增长与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在京成功召开。峰会以今年以来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变化与困难挑战为背景,为当前形势下增强我国金融支持稳增长效能、助力经济复苏、进一步推动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叶海生出席会议并在第三场高峰论坛“应对老龄化:三支柱发展与资管业机遇”上发言。


叶海生认为,我国养老金制度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养老金总量、人均规模、结构等方面仍与海外主要经济体有较大差距,随着基本养老收入增长趋缓,养老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养老体系面临较大挑战。叶海生指出,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储蓄情况进行对比,我国若将较高的储蓄率进行合理转化,将对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叶海生基于存量及增量数据进行模拟测算后提出,如果往前追溯10年,把个人储蓄率调降6%,合计每年约有10万亿元的养老金增长,5年后中国全部养老金结存规模可达60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0%,如此一来,将极大缓解我国居民养老的负担,并将促进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


图片


调整居民财富结构 促进第三支柱发展

叶   海   生


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很大进步。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达10.5亿人,养老金结余总量超过6万亿。90年代我国养老体制改革刚起步时市场机遇很好,恰好赶上建国以后的几个人口出生高峰,就业人口多,退休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养老金规模不断增长,养老金领取比例相对较低。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第二波人口高峰期(1962年~1970年)的出生人口陆续退休,这导致未来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越来越多;另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甚至将来不排除有负增长的可能性,这导致养老金积累有减少的趋势,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一、中美养老金对比情况


从中美养老金对比情况看,无论是养老金总量还是人均养老金规模,我国与美国的差距都很大。我国养老金结余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结余约6.4万亿,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结余约4.4万亿,第三支柱目前缺乏统计数据。过去几年,企业年金规模增长十分有限,第二支柱增长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除三支柱外还有社保基金(储备基金),规模2.6万亿。对比来看,美国第一支柱规模较小,占养老金总规模的比重不足7%;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规模则非常大。从资金结余情况看,我国养老金结余占GDP比例不足12%,而美国去年底已达到183%的水平。从人均养老金规模看,我国人均规模不到人民币1万元,而美国人均接近13万美元。


根据人社部数据统计,我国基本养老收入增长趋缓,有见顶可能。基本养老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因为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刚性支出不断增长。基本养老基金结余增长停滞,并有逐步下降趋势。养老金结余负增长省份越来越多,东北等省早已“穿底”,用光了过去多年积累结余。


二、中美储蓄情况对比


如何弥补中美养老金的差异?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居民财富结构进行调整。


我国居民财富体量很大。从总储蓄率情况看,本世纪以来我国总储蓄率稳步增长,尤其前十年增长尤为迅速,这与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2008~2009年总储蓄率发展到顶峰,达到52%的水平。2012年以后储蓄率有所下滑,这可能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居民购房活动有关。2018~2019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后,我国储蓄率又有所回升。总体上看,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相反,美国总储蓄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并且金融危机以后储蓄率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21%下降到2009年的14%。直到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储蓄率才有所回升,但基本没超过20%。


从个人储蓄率情况看,中国个人储蓄率也是全球最高之一,始终保持在30%以上,高峰时(2010~2011年)达到了42%。2012、2013年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导致个人储蓄率下降较快,目前处于32%的水平。而美国个人储蓄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垫底位置,一直徘徊在5%的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个人储蓄率缓慢增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美国政府直接发钱、量化宽松、人员隔离等情况下,个人储蓄率一度快速攀升到26%的高点(2020年4月)。但随着疫情常态化,人员流动限制取消,美国个人储蓄率快速下降,目前下降至不足5%的水平。


三、中国养老金融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从储蓄对比情况可见,我国将高储蓄率转化为第三支柱养老金大有可为。中国养老金融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2002~2021年的20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00元增长到35,000元,增长了7倍,年均增速接近10%。家庭储蓄存款快速增长,2000~2021年中国家庭储蓄存款由6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增长了16倍;年度存款净增额由2001年的不足5,000亿元,上升到2021年年均增加10万亿元。


简单测算来看,如果将总储蓄率调降5%,我国总储蓄率仍将保持在40%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这将引导我国个人储蓄率下降6~8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在25%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处于前列,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太大影响,政府、居民和市场都可以接受。若释放出来的这部分资金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发展养老第三支柱,将会对第三支柱和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对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以及养老基金来说,都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对存量部分而言,按照上述推算逻辑,假设往前追溯10年,把个人储蓄率调降6%(时间越长准确性和有效性越差),累计可释放资金30万亿元。如果按5年来消化,每年可获得养老资金6万亿元。增量部分,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58万亿”测算,个人储蓄率按6%调降,每年约可获得养老资金3.5万亿元。照此推算,存量和增量部分合计每年约有10万亿元的增量规模。照此规模发展,5年后我国养老金总规模应该可以超过60万亿,占GDP比重接近50%,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虽然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对国家财政和居民养老来说,负担会减轻许多,也会给资管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2022-08-24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