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M50新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圆满收官

2023年12月23-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第十届)在深圳顺利召开。本次年会围绕“新发展格局下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主题,广泛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年会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博时基金、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提供支持。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原银监会主席、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深圳市副市长王守睿CWM50顾问、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CWM50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CWM50常务理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CWM50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CWM50顾问、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CWM50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尹艳林,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CWM50学术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等来自政府部门和学界的嘉宾,以及来自金融机构和非银机构的行业代表出席年会并发表演讲,300余位嘉宾参与了本次年会。

 

12月23日 上午

会议致辞

尚福林在致辞中表示,首先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正确看待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既要看到当前面对的困难挑战,更要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二是要准确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金融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牢牢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键点。要健全金融法治,完善监管框架,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王守睿表示,近年来,深圳认真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任务,努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目前,深圳是国内第三个金融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的城市。金融业是深圳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财富管理已经成为深圳金融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接下来深圳将坚持一手防范金融风险,一手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抢抓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上升、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重大机遇,打造创新能力强、开放水平高、生态环境优、服务质量好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

                    全体大会

应对全球变局挑战,推动经济破浪前行

楼继伟表示,面对全球经济周期错位和逆全球化双重挑战,我国经济要破浪前行。短期来看,应采取适宜的宏观政策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提升市场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货币政策仍有较大降息、降准空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重点在于增加一般性支出。科技金融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要发挥更大作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期要通过深层次改革,破除要素市场配置的堵点,关键在于解决房地产低迷现状,不断坚持并优化房地产市场和地方隐性债化解的相关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根本性的基础性制度。长期来看,面对西方去风险的政策导向,我国必须坚定信心,有效施策,以强振的国内需求、完整的国内生产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持之以恒地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对企业和外资的吸引力,弱化“脱钩断链”的效果。

杨伟民表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居民消费更快增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下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最主要的需求来源,需要在观念、政策、体制等做出调整。一是要转变观念,不能通过不断加大债务推动再投资。二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促进收入、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三是营造有利于扩大而不是限制居民消费的政策环境,对不同收入群体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取消不利于消费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四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的档次和质量。五是推动身份证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创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六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之更多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七是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减少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江小涓表示,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努力与各国共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全球化继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全球化虽有波折,但仍然继续前行。疫情之后,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比值继续上升,大型跨国公司跨国指数所代表的全球分工继续深化。数字产业在全球化中蓬勃发展,大型数字企业全球化表现亮眼,数据驱动的服务贸易占比持续上升,成为全球化继续深化中的重要新特征。她指出,我国要以高水平开放抓住全球化的机遇,立足产业参与全球水平分工的新态势,以开放获得发展与改革的新动能,促进国内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国内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电动车、光伏、风电等产业将成为下一步我国新的增长点,需要更多利用国外市场。另一方面,也必须统筹考虑自主创新和技术分工的关系问题,更多地利用国外技术,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白重恩表示,地方财政的稳固运行,是财政健康及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近年来在经济减速、大规模减税退税导致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土地财政退潮、支出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地方财政不平衡问题不断加重,并且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结构性的刚性开支,其中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可调剂,经济结构性变化不可调剂,如老龄化、土地财政变化、减税等。二是可选开支,这往往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三是不可预见并不可控的开支,比如疫情。针对第一类问题,要对收支制度进行调整,考虑政策出台对长期平衡的影响,进行支出和收入调整,取消地方政府盘活资产的各种限制等。针对第二类问题,要对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进行分离,打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不同级政府之间的信用混同,避免地方财政风险向金融市场传导。针对第三类问题,应遵循“谁有财力谁负责”的原则,由中央政府承担这部分责任。

                        全体大会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金融合作

胡晓炼表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成绩喜人,但距离党中央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要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拓宽金融开放的领域。要积极引入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完善并扩大金融机构和业务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在统一内外资金融机构管理规则和方式的前提下,为外资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积极引入境外长期资本,助力打造规则完备、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监管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要增强市场规则和政策的确定性、透明度、可预期性,增强来华投资者信心。要切实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程度,着力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开放与合作。要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中国经济光明前景吸引和巩固外商投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要强化金融监管,既做到全覆盖,又要提升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应对金融风险冲击既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好预案,又要着力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陈文辉围绕“扩大金融开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表观点。他认为,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香港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能扮演的特殊角色,要理解这一角色可以基于两个视角:一是从历史视角理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二是从发展视角看未来香港独特地位仍不可取代。落到香港资本市场层面,从资产和资本来源看,香港长期定位存在这四种可能的组合:第一种是国际资产、国际资本;第二种是国际资产、国内资本;第三种是国内资产、国内资本;第四种是国内资产、国际资本。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本+中国资产”的长期定位,具体来看,当务之急在于扭转过去几年香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悲观预期;此外,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助力“国际资本买中国资产”;第三是深化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从国家战略层面看,香港的改革开放应当不止于金融。从区域发展层面看,香港需持续发挥大湾区深化合作的独特作用,具体包括多个方面:一是主动深入融入到大湾区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二是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正确引导国际预期,改善国际舆情环境。
王忠民表示,从现金流看,个人养老金正在路上,需要从现金流中开辟更广、更深的路径。从结构看,我国养老账户面临几个失衡:一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红利减弱,养老账户的收支比例结构倒置,需要尽快推出个人养老金,将颗粒度精确到个人;二是养老金资产的投资红利期结束,“股、债、汇、房导致养老资产投资收益降低。当前我国正处在金融抑制到金融促进、金融爆发的阶段,所有投资端做长久期资产,特别是养老金长达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才是金融匹配社会养老的最优姿态。在传统资产类别通杀的情况下,养老金的投资效率取决于能否用最优的净资本和最有效的养老金结构,投向另类资产、另类空间、另类产业、另类技术等领域。关键在于用现代养老金管理的市场逻辑和机制,让受托人和市场机构全方位共成长、共进步,从而实现对养老受益群体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才是养老金市场的密码所在。

大会主持人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秘书长刘喜元和CWM50常务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拟任副会长孙晓霞担任。 

 

12月23日 下午

会议致辞

午的致辞环节中,李剑阁表示,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金融领域深层次问题,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法治保障,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开放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专门作了安排,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何杰表示,近几年,深圳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迅速,深圳财富管理规模体量不断壮大,财富管理的氛围浓厚,跨境投资日趋便利。接下来,深圳将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二是加强深港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合作;三是加快财富管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四是组建跨业态的财富管理行业协会。最后,对于机构暴雷、二级市场低迷、资管机构承压等问题他指出,一是提高财富管理机构的投研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二是要持续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三是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机制。

    资管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工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海璐表示,“资管新规”的成功实施为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银行理财应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增强人民获得感、信任感和满意度。她认为,银行理财应当积极探索并牢牢把握“1+5”发展新路径。其中,“1”代表现代化产业体系;“5”代表“五篇大文章”,包括一是着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二是着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三是着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四是着力推动养老金融发展,五是着力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银行理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根本要求。一是要通过精进投研能力,提升产品业绩,增强人民获得感;二是要坚持提升风控水平,守好安全底线,增强人民信任感;三是要加快培育服务体系,做好客户陪伴,增强人民满意度。
招银理财董事长吴涧兵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如何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最关键是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理财公司坚持做正确的事,主要体现在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体现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并创造真正的价值。对此,理财公司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确立清晰的发展定位、客户定位和产品定位;二是要遵循资管行业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理财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特征;三是要加快能力建设,打造投研能力、资产组织能力、业务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六大能力,其中投研能力是重中之重;四是坚持长期主义,强化长期主义的机制建设;五是平衡发展与风险的关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保险业必须立足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这两大功能的新要求,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来源稳、长久期的特性,是除养老金外金融市场少有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现已形成了符合长期资金优势的投资风格和投资专长。但与此同时,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优势和专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制度规则障碍和市场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期待存在错配的现象。为了促进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家战略和民生建设形成良性互动,要疏通相关的政策制度、支持有效的市场创新,以及完善市场主体的内在机制。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从公募基金的角度,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行业未来发展和服务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他认为,为了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向发力:一是自身的能力建设,特别是投研能力的建设;二是守正创新,能够打造策略多样、需求适配的产品体系;三是坚守合规安全的底线,防范风险是永恒的主题;四是加大科技的投入,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
华润信托董事长刘小腊汇报了华润信托关于信托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首先指出了资管行业、财富管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信托在为资管行业财富行业能够促进大资管、大财富的组织重塑与高质量发展,并介绍了华润信托在资产端、资金端和财富管理端做的探索工作。

               绿色金融:

深化ESG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金公司总裁吴波表示,从宏观上,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全世界的共识。中金公司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相关实践,如发挥研究团队的优势,对内提高大家对ESG的共识与认知,对外能够讲好中国的故事;帮助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的实体企业实现更好的融资;投资相关的ESG领域等。他提出了两点展望:一是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化仍然有很大的机遇;二是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结合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表示,从行业观察上,ESG目前在理念与实践等方面均发展较快,客户与投资人对ESG产品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行业策略逐步向行业中性方面发展。他同时指出了绿色行业市场表现不理想的问题,下一步要在ESG产品中挖取企业超额的投资价值。对于兴业银行兴银理财在ESG的实践情况,他介绍了兴业银行近几年着重推进的ESG产品实践,如在固收的大类产品方面,发起挂钩绿债主题的投资产品;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方面,聚焦新能源行业。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介绍了团队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中的所做工作。金融标准编制方面,绿色交易所参与起草了一系列标准,为央企上市公司提供了较好的指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发建设完成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结算系统和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绿色交易所与各大金融机构合作,设计各类与碳挂钩的绿色金融产品。对于未来发展,他建议一是强化碳核算能力,二是鼓励企业碳披露推广,三是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完善碳减排的定价机制,五是创新碳减排挂钩的金融产品,六是建立转型金融体系。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业务发展主管周健男指出,香港交易所在加强ESG意识,推动高标准、负责任的公司治理,构建绿色金融的生态圈,促进可持续发展转型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香港市场对中国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走出去”,以及双向开放和制度性开放做出了一定贡献。
中银香港可持续发展策略总监瞿亢表示,香港具有传统金融中心的优势,金融聚集的要素很明显。香港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业聚集,基础设施完善,监管稳健,具有高度的开放和国际化,以及背靠内地获得的金融互联互通的红利。在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上绿色的元素,比如把香港定位成绿色可持续金融的中心,能够更快推动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香港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也非常迅速。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可以拓展到“绿色超级联系人”,香港未来连接的是内地的资本、技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转型需求。
本环节主持人为基煜基金董事长王翔

                  养老金融: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应对长寿时代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晏蓉表示,我国加速迈入老龄化时代。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养老金的储备总量非常不足。养老产品与政策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国家需要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要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免税缴存上限;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从监管层面一定要进行一些有效的引导。

兴业证券总裁刘志辉从证券公司的视角出发,就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分享了三点看法。一是要以更高的站位去深刻理解和积极布局养老金融的建设,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二是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为投资者提供丰富和优质的金融产品。证券公司要发挥多资产配置能力,开发更多风格稳定、策略清晰、合理让利的金融产品。三是以更体现温度的客户陪伴服务,引导形成科学养老的理财理念。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和全生命周期的陪伴。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认为,长寿时代,我国养老保障事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养老保障体系仍面临总量不充足、结构不平衡、投资不充分等困难和挑战。公募基金是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在服务养老金过程中,公募基金也逐步形成了四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完善的制度设计充分保障养老金的资金安全;二是专业的投资能力助力养老金实现长期稳健收益;三是丰富的产品体系助力养老金的长期资产配置;四是全面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养老金的投资体验。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将责任担当、专业奋斗、合作同行,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就推动第三支柱养老基金发展问题进行分享。他认为,金融机构要从三个环节出发:一是购买和交易的环节,二是投资顾问环节,三是制造端环节。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要思考如何能够把管理产品的能力变得更加有持续性、更加靠团队、走向更加专业化、工业化和数智化的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容量、业绩持续稳定、风格非常稳定的产品。
上海信托总经理陈兵表示,老龄化是金融业必须面对的时代背景,养老金融是党中央交给金融业的任务,要交好答卷,把握市场机遇,必须准确且深刻全面把握老龄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其中包括养老服务需要综合化、养老资金来源需要拓宽,以及养老理念和形式需要多样化。第二,用好信托工具,发挥差异化特色,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养老金融市场注入新方案和新动力,提升居民养老体验。具体来看,要大力推广家庭服务信托,开展“保险金信托”“以房养老”信托业务,并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养老服务质量提高。
本环节的主持嘉宾为好买基金董事长高见

               课题发布:

《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究》

课题牵头人尚福林在课题发布会上表示,中小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也是研究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意义所在。经过多年发展,中小银行整体的数量和业务规模都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便利了中小企业融资,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与居民金融需求。新时代中小银行发展面临新挑战,从外部运行环境看,一是国内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业快速扩张模式出现拐点;二是数字化转型与大行下沉市场,让中小银行传统获客优势受到挑战;三是金融监管全面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合规经营任务较重。从内部经营看,一是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传统盈利能力面临挑战。二是内源积累不足与外源渠道受限并存,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难度加大。三是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粗放,风险问题加速暴露。尚福林希望课题成果能在建言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贡献。
课题组代表、CWM50特邀研究员朱宇对课题报告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将中小银行分为城市商业银行、农信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民营及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四类,分别梳理其发展历程;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机构,以资产规模为核心指标,进一步细分为四个组别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组别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已有明显分化;农信机构在规模、异地经营、资质牌照、风险管理方面有待提高;村镇银行在供给与需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上需要改进;民营及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业务经营受限、资本补充能力不足等。此外,报告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市场银行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中小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并提出建议。同时, 针对中小银行目前备受关注的风险处置、公司治理以及数字化转型问题,报告以专题形式分别展开了研究。

                  课题发布:

《共同富裕下的中国式财富管理》

课题牵头人、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在课题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共同富裕下的中国式财富管理》报告,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探讨新时代财富管理的转型方向。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基金业、金融控股和行为金融等7个分报告。他表示,财富管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金融市场将以大财富管理为枢纽,形成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大金融生态圈。财富管理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全行业机构、从业者和投资者共同的参与和努力。经过多年探索,南科大逐渐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与财富管理“一体两翼”格局。课题组代表,中信出版集团的副总编辑蒋蕾在年会上进行了《共富时代财富管理》新书的预发布。

              普惠金融:

普惠型财富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表示,过去,银行理财公司在推进普惠金融的低门槛、低费率、稳健收益和场景融入、温暖陪伴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未来,资管行业做好普惠金融,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大有可为,需要非常认真地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产品准入的低门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者教育的关系;二是产品及投资策略与投资者客群多样性差异化的适配的关系;三是普惠与商业可持续性的关系。同时,资管机构要利用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改进触客方式,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建信理财原董事长刘兴华认为,目前财富增值的需求被保值的需求替代,财富管理不仅是高收入阶层的需求,也正在成为普通中国人的正常追求。中国财富管理呈现出由强调收益转向强调安全、由价值创造转向管理风险、高收入家庭由国内市场转向全球配置、由不动产转向金融资产的新特点。中国财富市场面临三大转变,一是打破刚性兑付为主转向本金安全为主;二是资管产品的期限拉长转向缩短;三是投资者教育转向消费者保护。未来普惠理财呈现五大趋势:一是银行理财可以承担更多的普惠财富责任;二是策略应是绝对收益和本金安全为主,投资的资产以高评级的固收类资产为主;三是普惠财富管理的结构应该简单,让一半民众看得懂;四是普惠财富管理的机制要跟上;五是普惠财富管理的金融监管需要持续加强。
平安养老董事长甘为民指出,长期来看,积极推动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互利互惠,将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由之路。养老保险公司应主动遵循新规政策,围绕养老资金长期性、稳健性特点,帮助每一位居民守稳养老储备的“时间红利”。同时,养老保险公司应紧抓商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等新业务潜在机遇,在个人客户端探索具有便利性、普惠性的一站式服务方案。面对部分地区和人群存在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问题,保险公司可发挥所长,聚焦生命周期管理、健康医疗保障等根本性民生问题,针对不同客群设计门槛低、周期长、收益稳的多样化养老产品,强化社会经济“稳定器”作用,推动民生普惠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有机融合。
富德资产管理(香港)董事会主席韩向荣表示,财富管理发展的未来,核心就在于运行模式和理念从卖方销售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的转变,一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二是要有更多的服务,三是要更好的体验。随着模式和理念的转变,财富管理行业将会迎来变革性的冲击:一是底层金融工具的工具型特征越来越强化;二是资管行业的格局发生调整,行业出清加快;三是行业竞争将聚焦于存量客户的竞争;四是营销将向精细化转型;五是养老金融体系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变革。
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从公募基金如何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的角度建言献策。他认为,要围绕投资者需求推出好的产品,发挥业绩基准对投资的锚定作用。要围绕投资者体验做好销售,销售基金应根据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推荐适合他们的基金组合。销售人员应成为投资者的投资顾问而不是简单的推销员。此外,要提升投资能力做好投资。基金经理应围绕产品特征来投资,树立基金是金融产品的意识,把基金真正做成面向金融消费者的普惠金融产品,基金公司应不断加强投研队伍和投研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投研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以优良的产品、优良的投资业绩提升投资者体验。
本环节主持嘉宾为腾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峰

              数字金融:

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裁黄潞认为,从当前我们的客户需求发展趋势出发,商业银行可以从四个方面深化数字转型,从而更好提升其服务客户的能力。一是优化“平台+场景”,提升线上财富管理服务的客户旅程体验,包括加强线上财富管理平台建设和生态场景建设;二是做强“数据+产品”,提升财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是融合“个人+对公”,推进大财富管理服务的资源整合,提供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四是坚持“科技+人工”,凸显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深度和服务温度。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表示,作为一家科技银行,网商银行过去通过数字技术的模式变革、降本增效,努力做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者,找到了自己差异化的发展空间。未来,网商银行还会坚定的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的方式驱动增长,这是网商银行的最优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中保登总经理袁平海表示,保险资管公司一方面要履行好职责使命,既要解决“想不想”的态度问题,更要解决“行不行”的能力问题;另一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说好保险的“特色话”,更要说好资管的“普通话”。保险资管业数字化转型面临需求侧的降本增效压力和服务改进要求,以及供给侧的人才短缺现状和同业竞赛态势等四重压力。金融基础设施在数字金融建设中具有三重功能:一是风险导向的“统”,即数据标准的统筹制定;二是发展导向的“通”,即数据要素的兼容互通;三是服务导向的“同”,即数据体验的实质趋同。
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认为,财富管理的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有一定的趋向融合趋势,资管机构也在提供财富服务,同时,财富机构也在定制资管的产品。基于财富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化,再结合技术的进步,我们可能需要加速金融科技的3.0平台,去支撑更好的开展财富和资产管理的活动。2024年将成为金融科技3.0的下半场,即通过利用大模型来提高效能、提升价值。
本环节的主持嘉宾为普华永道主管合伙人张挺
 

12月24日

                         全体大会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陈文辉首先为大会发表致辞,接着尹艳林作了发言。

张军扩表示,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要紧紧围绕稳经济促发展的要求,突出重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要按照“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的方针,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稳定民营企业预期,提升民营企业信心。二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着力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三是要着力促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四是要进一步优化支撑和促进创新发展的环境和生态。五是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高培勇认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谋划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谋划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恢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要找准推动经济恢复工作的着力点和着重点:一是要把发力点放在经营主体身上。在当下的中国,加快经济的恢复进程,最为重要的力量是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是推动经济恢复进程,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二是牵好“强信心、稳预期”这个牛鼻子。强信心、稳预期是推动经济恢复进程的“牛鼻子,要作为当务之急。三是要把把握好精准有力这一宏观调控的核心和灵魂。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调控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宏观调控,精准有力的调控是当下经济恢复进程中最需要的宏观调控,而如何做到精准有力,确保宏观调控精准有力,是我们在推动经济恢复进程当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力点。四是要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恢复进程的态势和成效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尽快在重要领域破解“卡脖子”困境,以及能否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科技金融:

培育长期资本,助力科技创新

CWM50理事、原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表示,要深刻把握科技金融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当前,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科技与金融内在逻辑协调问题,以及科技金融供需结构的匹配问题、服务能力的适应问题和支撑政策的集成问题。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科技发展的规律以及产业金融发展的规律,防止陷入科技金融泛化、放松风险管控和标准简单套用等三个误区。发展科技金融,要构建衔接配套的金融供给体系,探索创新精准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集成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健全专业高效的机构管理体系。

中保投资总裁贾飙从微观主体的角度,探索高质量服务科技创新。他表示,从PE/VC基金权益性投资、投早投小、赛道精耕人才基础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特点来看,PE/VC基金的组织形式是最适合科技创新的需求的,但也面临着退出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退出方式结构的不均衡和退出的DPI回报和退出效率有差距。对于PE/VC基金如何畅通的退出,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并购市场,厘清发展规律;二是通过并购生态链赋能帮助被投企业寻找买方;三是设立专注于投资并购基金的国家级引导基金;四是完善股权并购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五是做好并购类人才的培训和储备。
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多个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其背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功不可没,包括股权投资保障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茁壮成长,以及科技信贷助力科技创新稳步发展。同时,推动科技金融大生态圈的协同,要以产业基金的引导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以“基金+基地”的联动模式实现“1+1>2”,并以“金融+高校”的合作模式落实“产学研投用”。
博时基金副总经理王德英表示,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科技创新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今年中国科技创新下的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聚焦到公募基金,要加快科创投研能力建设,并努力做强做大科创基金产品,并建议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助力科创发展。对于明年的科技投资方向,他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充满信心,在市场底部,更应该发挥机构投资人作用,逆风而行,坚守价值。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晓燕表示,科技创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我国创新动力增强、创新成果丰硕,但是仍存在一定短板。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贡献很多,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获得长期股权投资不足的问题。为此,一是要建立和繁荣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二是要建立长期价值理性的投资和财富管理理念,可以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个方面着手。
湖南大学教授、证监会市场二部原副主任刘健钧表示,“科创金融”有两个理解:“科技创业金融”和“科技创新金融”。前者使得“科创金融”和“科技金融概念上无法区分,后者有助于理解创业型科技和成熟型科技企业的不同风险收益的特点和不同的融资规律。因此,从投资的理论逻辑上讲,创业投资体制是创业金融体系特别是科技创业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从政策逻辑上讲,政府可以具体从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培育天使投资人群体、分类管理商业性母基金和政策性引导基金、引入长期资金、疏通投资退出通道、推动构建适应投资基金特点的基础性税收政策六个方面着手。

              投资展望:

2024年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

CWM50理事、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认为,2023年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中国经济表现较强。从2024年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来看,海外投资要以短期的固定利率类资产为主,而且要减少对股票的投资配置。需要审慎防范潜在的汇兑损失风险和股市风险。国内投资应以中长期的绩优股为主进行资产配置,要关注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和长远投资机会。中国经济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环节已经到了周期的底部,下一步应该是逐步向好。

中邮理财总经理彭琨表示,过去一年银行理财的投资环境面临“五个转变”:一是市场预期更加理性;二是客户信心低位修复;三是资产结构更加求稳;四是理财对银行业日益重要;五是监管变化提出更高要求。明年重点是“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大类资产配置理念,聚焦重点把握结构性机会;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三是坚持防范风险,以安全提能力促发展。
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认为,银行理财是一个高度具有中国特色的子行业。银行理财子服务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大众投资者,按照绝对收益的目标在运作,风险偏好的特征也比较单一和收敛。展望2024年,债市有机会、股市不悲观;黑色系相关商品的资产仍有很大的配置价值,美债、黄金的投资价值也会凸显。
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资官唐沪军表示,全球经济延续低增长,国内经济稳中有进,中美增长差或收敛,全球通胀继续回落。权益方面来看,权益资产估值较低,盈利端缓慢恢复,资金面或有修复,较2023年更可为;高质量发展或带来结构性机会。固收方面来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利率中枢较今年还将下行,利率债长端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信用利差、期限利差继续压缩。商品方面来看,黄金有上行空间,黑色系领先现实,原油走势中性震荡。关于另类投资方面,看好量化类私募。
华泰资产副总经理万慧勇认为,全球的PMI已进入周期的底部区域,经济处于探底企稳的阶段。中国将从原来更多偏杠杆的方式或负债的方式去推动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权益市场方面,股债性价比目前达到了1倍标准差的高位数,明年的指数性机会将好于2023年,结构性机会更突出,市场波动率会抬升,要做好高股息、科技成长和顺周期板块的预判以及及时的转换。在债券市场方面,利率中枢易下难上,波动逐步收敛,重视高票息的策略,很多转债机会较大。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表示,做资产配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不能忘记客厅里面大象的存在。我们房间里面的大象2024年可能变得比较轻松和友好,主要考虑到中国房地产投资或超调、中央政府已非常坚决地在加杠杆,以及新动能在加速形成。而美国可能恰恰相反。他认为,做资产配置是有资产轮动的,推动轮动有三个风叶:第一片风叶是中国财政的加力提效,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第二片风叶是美国市场超额储蓄的消耗殆尽以及美国财政被压制;第三片风叶是数字贸易的加速。
本环节的主持嘉宾为CWM50特邀研究员翟晨曦

           宏观论道:

2024全球经济走势与应对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在目前平减指数为负的情况下,宏观数据(即实际增速)和微观数据(即民众感受到的名义增速)的“体感温度”存在差异。当前的普遍观点是明年我国GDP的平减指数会重新回到正的空间,乐观地看明年的实际增长有可能到6.5%,市场情绪可能会出现很大变化。

长江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高占军认为,在中国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提振信心还有三个妙手值得期待。第一个妙手是农业人口市民化,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第二个妙手是地方财政平衡的问题。第三个妙手是教育完全义务化,对于就业问题和信心问题有可能都是很大的提升。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除了在资产方面以外,都是由民营企业市场主导,而民营企业的信心建立在利润、收入、财富基础上,任何的政策如果不能够提升利润、提高收入、增加财富,就没有办法提高信心。中长期的结构性的政策非常重要,要全面、高质量、可持续,而我国中长期的结构性的政策存在自身的弊端,在短期对宏观经济的数据和表现几乎都有严重的紧缩效应。如果我们不做足够的对冲,会直接降低利润、收入和财富水平。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测,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下,明年美国经济或将“软着陆”,大概率将出现下行,并可能进入经济衰退。他指出,从去年年初美联储暴力加息以后,市场普遍的预期是金融条件、传统利率政策收紧会传导到实体经济,影响今年美国经济表现。但从今年前三季度看,这些措施并未对美国经济造成明显伤害。谈及明年美国财政赤字率走势,他表示明年美国会面临来自货币和财政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
花旗私人银行亚太区经济分析主管刘利刚认为,总的来看美国经济是在“软着陆”。若美联储在明年降息,投资者可以关注固收市场和权益市场里高质量中小板块,特别是和未来趋势息息相关的AI、健康、新能源、网络安全等行业。中国经济明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个重大的挑战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挑战,政府可以吸取其他主要经济体在处理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的教训,在市场预期完全固化之前果断实行一些经济政策,如尽快降低利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收紧土地供应、回购土地资源等。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纪敏表示,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但依旧保持一定韧性。其中美国经济表现较为强劲,欧洲经济出现轻微收缩,日本则先升后降,新兴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体中,我国仍是相对较高的增长和低通胀组合,政策空间相对较大,消费和新动能将是未来增长的主力。
本环节的主持嘉宾为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周海晨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签约仪式

在本届年会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CWM50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和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秘书长刘喜元上台见证,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签约代表贾辉和南方科技大学签约代表王赫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未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南方科技大学将进行深入合作,期待涌现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

 

 

2023-12-24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