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证券黄文涛:中美经贸博弈下的短期机遇与长期突围
(一)短期市场反应与深层矛盾判断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达成,为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从全球股票市场表现来看,会谈后普遍呈现显著改善态势,其中中美两国股市涨幅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与实体经济关联紧密的铜、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亦大幅上扬,而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则明显回落。这些变化共同表明,全球风险资产偏好在会谈后上升,可视作市场对此次中美达成贸易协议投下的信任票。
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中美贸易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不能因达成阶段性协议而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已然确定,即面临美国等国的战略围堵。因此,不能因短期成果而松懈,坚定不移地提高自身实力仍是根本。
(二)理性看待阶段性成果与长期挑战
关于贸易战前景的分析显示,当前美国面临的压力更为紧迫,这就解释了近期美方调整策略、主动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原因。美国的核心关切在于,若贸易关系无法改善,未来几个季度美国可能重现疫情期间出现的商品短缺风险。此外,美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叠加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和资金外流,若贸易战持续,可能进一步引发美国经济衰退。
虽然美方存在软肋预示其难以长期维持贸易战态势,且双方已重启谈判,但中国股市近期的波动也反映了市场的理性回归。原因在于,尽管此次“对等关税”谈判取得进展,但现实情况是:当前中国对美商品征收10%关税,而美国对华征收的关税,综合此前多轮加征,总体水平仍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这意味着中国输美商品仍需承受高额关税成本。市场近期的波动,正是对这种长期高关税负担进行理性评估后的反应。
关于我国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布局。
(一)持续加强对外协调
我国相关部门需继续就贸易议题保持磋商,推动降低高关税水平。从短期看,二季度至三季度中国出口数据或因近期贸易摩擦趋缓而优于预期,但中长期仍面临压力。因此,在关税谈判中需积极主动争取突破,这是对外工作的重要方向。
(二)聚焦国内长期发展
第一,加速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需将重心进一步转向国内,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关税谈判的同时,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的部署。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协调内外需结构。当前我国拥有约8.58亿劳动年龄人口,这一群体既是财富的缔造者,也是消费需求的主体。需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改善消费环境,释放内需潜力,避免将过多的资源、人才、要素过度集中于出口领域,实现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在解决国内大循环问题的同时,更要解决中国居民消费的问题和收入的问题,不能形成通缩预期,这一点至关重要。当前我国CPI、PPI、GDP平减指数均呈负值,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应避免与人口负增长等叠加形成长期趋势性预期。当务之急是在全社会形成持续的不利预期前,通过政策干预扭转通缩压力,防止陷入低欲望消费陷阱。
第二,系统性应对人口负增长挑战。人口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对于需求、供给和中国未来经济弹性和潜力都至关重要。我国已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这一趋势与价格压力形成循环传导。参考日本经验,其前20年对人口问题应对滞后,导致后续政策效果大大收窄。尽管年初呼和浩特等个别城市已试点人口补贴政策,但全国性跟进尚不充分。建议及早加大“投资于人”的政策力度,包括尽快大规模扩大人口生育补贴、完善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等,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双向增强经济弹性与长期增长潜力。
第三,发挥政策空间优势。大国的竞争最终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国的实力一方面在于经济综合实力,一方面在于政策空间的弹性。对比中美政策环境,我国的政策空间要比美国有优势。我国今年财政赤字率设定为4%,叠加中国特色的财政工具,政府融资规模较去年增加2.9万亿元。未来政府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而美国长期债务负担沉重,债务结构脆弱性凸显,对外国主要债权方存在客观依赖。这表明,我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有较大的政策空间。
作者: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黄文涛
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业证书编号:S1440510120015
依据研报:《美国五次贸易战与资产价格:向好、震荡与恐慌——”东升西降“系列之三 w4》、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6日; 《贸易战难以持续:美国的软肋——”东升西降“系列之二rcn0427》、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 《【定稿0413】东升西降之一:美国例外论的破产与全球资金再平衡》、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5日; 《提振消费系列之一:钱向何处去:消费升级的五大领域w0331》、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1日; 《春雷响 万物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Rcn13》、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5日; 《2025年或有五大预期差V4a.Rcn0226》、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