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毅:数字时代的金融科技进化

邓智毅|CWM50成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集体学习中的讲话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以来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投资和高增长。金融业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备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了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升级、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及其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外部压力和外部冲击,金融业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打造和提升金融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至关重要。


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已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改革开放41年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的全社会重视科教,加上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支撑,我国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科技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原创”、“关键”、“引领”等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科技的词典里,科技领域不断崛起新动能,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向着并跑或者领跑转变,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截至2018年9月,我国近十年“高被引”论文24825篇,比2017年增加23.3%,占世界总量17%,世界排名第3位。什么是“高被引”论文呢?就是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在《科学》、《自然》、《细胞》这三大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上,2017年刊登中国论文309篇,排名世界第4位。2018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4.2万件,授权量43.2万件,居世界首位。经过40多年的培育、积累,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前沿科技研究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前5位,应该说比较客观。我们要有这个自信,我国的整体科研实力正处于一个爆发前夜,需要我们继续负重前行。


二、数字文明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走来


从一个历史的长镜头来看,对于文明的划分有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提法,但通过提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农耕文明,第二个是工业文明,第三个是正在进行或者已经拉开序幕的数字文明。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也有三种: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正在兴起的数字经济。


所谓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为什么说是一种新形态?因为它可以对现有存量要素进行全新的组合,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态和分布。数据具有可复制、可共享的特性,能够无限增长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并创造财富,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升级促使数字信息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当数据信息的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进行分析时,数字技术能够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整理数据信息并帮助企业作出科学决策的目的。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配置成本,培育了新的经济动能。


根据《光明日报》报道,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2.9%,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超过1.7亿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预计到2020年,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将为中国带来超过40万亿元的总市场规模。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区别于历次社会形态,数字形态很可能同时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作用力滞延,甚至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把数字经济、数字形态定义为数字文明一点不为过。


三、金融科技正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进化


金融科技第一代主要是金融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即“金融+互联网”或“金融+IT”。信息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信息科技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会对金融产生巨大影响,金融领域的改革在技术层面上更多地体现为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从20世纪60年代的信用卡,70年代80年代的借记卡、自动柜员机和电话银行,到90年代的债券和资本市场新兴金融产品,世纪之交的无网点互联网银行,再到现在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带来的支付新潮,都重新定义了我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方式。以至于在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这些过去被“忽视”的群体,现在都成为了金融业务的真实用户,显著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技术赋能金融只是开端,技术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商业及生活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随着大数据的急剧扩张,金融门槛空前降低,金融边界被不断拓宽。许多金融科技企业以其智能化、垂直性及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这种介入目前更偏向于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类似于“灌溉渠”的作用,把“水库”里的水引向农田与庄稼,使信贷等金融服务下沉到有需求的长尾人群。中国现在有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超级手机应用,通过不断更新算法和模型,重新定义业务,收集和拥有了海量的用户线上线下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行为数据,包括移动支付、网购、个人信用评分、贷款、生活账单、交通出行、餐饮,以及医疗挂号等,借此为客户提供导向型、定制化的服务,让产品和时代接轨,不断丰富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场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圈。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金服拥有几千人的专业科研团队,不断尝试寻找新的方向进行创新,这样的技术团队人数规模已是传统银行和金融业的好几倍。


金融科技第二代主要是金融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结合,即“金融+人工智能”。金融是一系列决策结果的组合,人是决策的主体,同样一个机构和平台,不同的人去参与和操作,可能引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人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将在助力人的金融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今后某个时期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第一代金融科技的基础上,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等全方位结合,让类脑计算、机器视觉、虚拟/增强现实以及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技术及应用创新层出不穷,面向未来的新技术体系正在加速建立。受益于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在算法上的突破,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提升。当前谷歌、苹果、Facebook等科技公司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垂直整合产业生态链中的稀缺资源和关键要素,持续并购大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应用开发、平台服务等公司,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促使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格局进入了深度调整期。这将极大提升深度学习水平,极大提升跨界融合程度,极大提高人机协同,极大提升自主操控等,这些变化都是得益于人工智能的溢出带动效应。基于深度学习的这些基础性变化,为第二代金融科技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服务潜能。


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相关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应用于通过数据学习对股票市场进行预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知识图谱(应用于验证多重信息的一致性,形成对群体客户的完整描述和精准营销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对词、句子以及篇章进行分析和内在逻辑研究,自动化读取或生成行业研究报告等)、计算机视觉(应用于身份验证和移动支付等)这四个方面。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都先后与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相信金融科技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进化,除了技术进步外,更需要我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原则需要大力倡导和积极践行:


一是包容创新原则。为促进金融科技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生态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有包容创新的环境,给予一定的观察期。对那些合规的、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创新,要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其充分释放增长潜能;对那些不合规或没有价值的,要到确认为杂草而非麦子时再施除草剂,不可一棍子打死。


二是共建共享原则。传统金融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已经形成行业、机构、部门的利益藩篱,共建共享的原则面临许多阻力。科技的发展使许多金融细分领域表现为去中心化和多样化,如何多元共治、开放合作,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共享金融科技领域的新知识和新经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三是依法发展原则。金融科技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为避开监管和助推泡沫的手段。不断暴雷的网贷平台违约事件和各类非法集资等不良行为频发提醒我们金融科技的规范运行需要用法律来保障,新的生态、新的业态、新的形态,更需要有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因此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自律标准等制度性安排,营造更加有利的制度保障条件。


四是安全发展原则。关于安全发展原则,我想稍稍展开一点,就是人工智能与文明兴衰的关系。英国有个“蓝爪”机构(Blueclaw)提出了导致人类文明最终灭绝的四大原因:1、全球变暖;2、致命疾病;3、核灾难;4、太空威胁。霍金也有类似观点,他的观点与“蓝爪”组织的观点重合率达75%。


最近,俄罗斯科学院系统分析所主任科诺诺夫提出:人工智能与核威胁和自毁文明紧密相连。他指出:“因为在核武器使用方面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依赖电脑和人工智能。如果系统出现错误,我们可能来不及检查。”他同时指出:“但对一个文明而言最危险的是,没人认真研究它的安全问题。”他的这些观点与霍金也惊人一致。霍金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就语出惊人:“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意味着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这也再次印证了一句话:任何事物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害的一面,只有趋利避害,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人工智能在任何时候都要秉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保持一颗敬畏心,做到未雨绸缪。


安全同样永远是金融发展的底线。金融科技在迭代过程中,风险的性质和特征都在变化。人工智能在协助解决传统金融领域效率不高,供需不匹配等一些老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责任主体认定等方面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深对金融科技规律的认识,趋利避害。在金融发展的“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在逐渐偏向后者的未来几年里,要牢牢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坚守安全发展的原则。


展望未来,中国的金融体系会变得更加全面,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会更加丰富和细分,科技迭代发展将成为金融业务的最基本内核。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要借助于推进改革,尽快完成数字金融的转型变革,拥抱和助推数字经济,与此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把控创新风险,在科技力量和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点燃金融科技与美好社会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而非打开潘多拉之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的效率增长模式和途径,这样我们的金融生产效率才会有一个根本的提升。


来源|新浪财经



2019-07-01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