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理财顾建纲:银行理财市场与理财子公司展望

顾建纲 | CWM50专业成员、工银理财董事长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长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期。资产管理行业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资金空转、规避监管的现象。针对行业发展暴露的问题,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系列监管政策出台,拉开了国内资管业务统一监管的大幕,资管行业正式跨入以正本清源、防控风险、转型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随着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获准筹建,2019年也将成为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元年,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也必将迎来更加统一、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银行理财发展历程回顾


从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理财产品起至今,银行理财共经历了十七年的发展历程,以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为分水岭,银行理财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发展时期。 


银行理财1.0时期 


2002〜2005年:试水起步阶段。2002年国内商业银行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率先发力,推出美元结构性存款业务,这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2004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行了第一只面向个人客户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起步阶段,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品种主要借鉴了海外市场较为流行的结构性存款。


2005〜2007年:积极探索阶段。2005年9月和10月,原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搭建起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框架,明确了银行理财的定义和委托代理关系,确定了理财产品的分类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并设定了5万元的“起购门槛”,这也成为此后十年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规范标准。该阶段的业务模式方面,银行理财与信托等的同业机构合作逐渐兴起,产品种类和投资范围日益丰富,除个人理财之外对公理财业务也开始发展。 


2008〜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受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金融脱媒趋势逐步深化、传统银行业务经营转型、以及社会理财需求旺盛的影响,银行理财在这个阶段实现了全面腾飞。经历了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之后,银行表内信贷受央行“差别准备金率”“限贷令”的影响和限制,而表外理财则成为传统信贷的有益补充。由于银行理财非标业务不仅收益稳定,同时和传统的表内信贷业务具有可替代的优势,因此“银信合作”模式下的非标业务快速发展。针对理财业务的发展变化情况,监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运作、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在这一阶段,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运行模式转向“资金池—资产池”模式。这一模式有其组合管理、分散风险、留存收益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运作不透明、产品隐性刚兑、风险揭示不足的问题,异化或扭曲了理财业务应有的信托法律体系。 


2014〜2017年:转型规范阶段。银行理财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定风险,在这期间,监管逐步开展的“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为“净值化产品”打下基础,推动打破“隐性担保”与“刚性兑付”。2015年银行同业理财快速扩张,同业杠杆规模也大幅提升,但部分表外理财业务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实际上由银行自身承担,难以体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管业务本源,而2016年末债券市场的回调和流动性的收紧也进一步放大了上述风险。针对理财业务暴露的问题,2017年初原银监会开展“三三四十”检查,同时2017年底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行理财规范转型势在必行。 


银行理财2.0时期 


2018年4月27日,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是针对整个资管市场的纲领性文件,其根本目的是推动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资管新规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做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破刚兑、禁错配、除嵌套、降杠杆、控分级、提门槛等多个方面对资管业务进行了规范。 


资管新规发布后,银保监会陆续发布银行理财相关的监管细则。2018年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适用于银行尚未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情形。2018年12月2日又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截至2019年4月底,已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商、光大7家理财子公司获准筹建。 


2019年将有数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作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元年,将开启中国资管行业全新的市场格局。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有助于强化资管业务的交易主体地位,完善业务组织架构,实现风险管控和风险隔离,拓宽银行理财业务的边界。拥有法人身份就代表着理财子公司具有经营上的独立性,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理财开户资质和多层嵌套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速,中国资管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大的变化,从而加速资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8年理财市场新形势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018年理财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年底,银行非保本理财的存续规模为22.04万亿元,相较2017年末的22.17万亿略有下降。但考虑到结构性存款规模2018年末大幅增长至9.62万亿元,因此整个广义理财的规模在2018年仍是增加的。在2017年“三三四十”专项整治后,同业理财规模有了明显下降。截至2018 年底,同业理财产品余额为1.22万亿元(占产品存续余额的3.8%),这一数字自2016年12月的高点5.99万亿元(占产品存续余额的20.61%)已下降了4.77万亿元,回落到 2015 年上半年之前的水平,金融空转和同业加杠杆得到显著改善。 


从产品端来看,根据新规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封闭式理财的产品期限不得少于90天,因此2018年银行理财在产品设计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年新发行的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平均加权期限为161天,比2017年增加了约20天。新发行3个月(含以下)的封闭式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5.21万亿元,同比降低了58.75%。 


从投资端来看,非保本理财投资端呈现风险偏好抬升的特征。其中,信用债、权益类、非标资产占非保本理财投资余额的比例有所上升,信用债配置占比从2017年的34.08%上升至45.06%,权益类资产从2017年的9.47%小幅提高至9.92%,非标资产从2017年的16.22%上升至17.23%。而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类占比则出现大幅下降,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017年的13.91%降至5.75%,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也从2017年的9%降至6.59%。 


总体来看,2018年理财市场整体过渡较为平稳,但考虑到2020年过渡期结束前老产品整改消化的压力犹存,同时新产品则要求理财子公司从估值体系、系统建设、投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因此从短期来看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幅度可能相对有限。


银行理财子公司展望 


从长期来看,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资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未来的资管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发达国家资管行业规模一般也可达到GDP规模的2〜3倍。对标海外银行系资管机构可以发现,我国的银行理财去除交叉投资、多层嵌套后的真实规模不是发展过度,而是发展不足。“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落地,以及楼市调控下居民财富的金融资产再配置需求和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制度建设的加快,均需要大规模理财资金的支持和资管服务的对接,新时期银行理财的市场和投资空间巨大。 


站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元年这一历史时点来看,如何有效实现监管新规下的经营模式转型,将成为理财子公司设立初期成功的关键所在。国际银行系资管公司的发展经验表明,成功的资管公司较为注重构建自身的经营模式与核心竞争力。例如,摩根大通定位于以产品全覆盖为特色的全能型资管;瑞银集团定位于以财富管理业务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集团;纽约梅隆通过并购多家精品资管公司,形成了独特的“精品店”经营模式。为此,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需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并结合母行资源禀赋优势,找准定位、特色经营,实行差异化策略,强化综合竞争实力。 


与此同时,中央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要求,强调要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凸显出金融业的国家战略定位,这对竞争实力强的资管机构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结合监管要求及国内外资管市场的发展特点,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未来转型发展中需要考虑行业发展的九大趋势: 


一是监管统一化。在统一监管形势下,监管套利将逐步消除,以往监管差异带来的业务差异或业务优势将不复存在。资管各子业态应进行差异化的战略定位,突出各自的比较优势,构建高效金融生态。银行理财需要重新梳理自身的战略定位,把握自身核心优势,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开展同业竞争与业务合作。


二是客户机构化。海外资管市场的机构客户总体占比较高,其中养老金客户占比较大。从国际经验来看,资管业务机构客户占比约为60%左右,而目前国内只有40%,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以及企业年金、养老金的入市,投资者机构化将是理财子公司需要把握的重要趋势。 


三是营销网络化。在金融脱媒的趋势背景下,银行理财已成为银行集团内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业务板块。银行理财在持续优化传统银行网点和柜台优势的基础上,强化线上线下的渠道互动,针对不同客户全方位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渠道和技术手段,在传统与新兴介质的互动和补充中进行客户营销。因此理财子公司需继续通过改善基础平台建设、APP功能优化等逐步加强直销渠道的流量和竞争力。 


四是产品净值化。作为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也是未来产品体系转型的重要方面。一方面,银行理财需要逐渐搭建资产估值、信息披露、风险监控等核算和运行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夯实产品净值化管理基础,搭建完善的净值化产品体系,针对不同客群分步骤推出完整的净值型产品体系。 


五是投资多元化。未来客户的理财需求将日渐多元化,这就要求理财子公司搭建更为完善的投资体系。同时,资管新规也为理财资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打开了通道,不断成熟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为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理财子公司的公募产品也可以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 


六是分工专业化。资管新规实施后,以公司法人实体的形式开展银行理财业务与总行资管部的模式有明显差别,这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各业务岗位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国际领先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理财子公司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优化产品运作流程、提升专业化分工能力。


七是业务国际化。从海外经验来看,全球许多成功的资管机构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通常较高。目前国内资管机构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低,与全球其他成熟的资管机构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境内资金的全球配置和海外资金的国内配置需求逐年上升,海外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理财利润增长的蓝海。 


八是金融科技化。银行理财可以发挥大数据在客户分层和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用数据来精确反映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区域的客户需求,实现精准分析和持续营销。同时银行理财要借助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行为刻画等技术,大力发展智能投顾业务,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九是机构公司化。2019年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元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成立,将逐渐改变中国资管市场原有的市场格局,整个资管行业将呈现出全新的竞争与合作发展态势。监管部门对各类金融机构赋予资管业务平等的市场准入资格,体现出所有资管机构公平竞争原则,这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9年5月22日,银保监会批准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成为市场上第一批获准开业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将以“国内第一、国际一流”为奋斗目标,通过打造工行大资管业务的“核心平台”和“旗舰品牌”,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抓住市场新机遇,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同时,在总行保留资管部的基础上,工银理财也将深入研究与母行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重点理顺与母行在渠道销售、产品布局、项目推荐、风险管控、系统运营、考核评价、区域理财以及境外发展等方面的协同关系。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理财子公司将继续扎实推进合格投资者销售体系、产品体系、投研体系、风控体系、运行估值体系和组织架构体系等“六大体系”的建设。在全面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参与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和非标项目投资等方式,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断提高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在银行理财转型发展新时期,中国工商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将继续发挥国有大行与行业龙头的担当引领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参与金融高水平双向发展,为我国资管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和提升国际竞争实力贡献应有的力量。 


来源|《银行家杂志》


2019-07-11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