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资管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研究》报告发布会



8月1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在北京正式发布《资管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研究》报告。



报告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组织,工商银行原行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顾问杨凯生牵头,工商银行、易方达基金、中信信托、申万宏源证券、泰康资产五家机构二十多位业内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CWM50学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报告发布会上首先致辞。王忠民表示,资管新规使得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布局、重新面对资管市场,目前一些问题已经得到明显解决,但依然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报告在此背景下发布,未来还需要资管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完善以及建言金融法律法规和分业监管框架的统一完善,更好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革。


CWM50学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接下来,课题组牵头人杨凯生对课题报告正式进行发布。本报告系由一个主报告、五个分报告组成,报告首先从语义层面界定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与基础法律关系,然后结合行业实际,梳理了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通过回顾美、英、日等国家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经验和演进路径,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子行业不同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对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市场格局及业务发展模式进行研判,最后提出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大建议:

一是建议明确资管产品的法律关系,总体上应该遵循信托关系,建议加快完善上位法的法律体系;

二是建议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做大直接融资作为资管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持续地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标准,从有限的统一到完全的统一,并重视解决地方监管与中央监管执行尺度不够一致的问题;

三是建议市场机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要注意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要进一步厘清资管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边界,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及数字化发展路径,循序渐进,主动拥抱变革;

四是建议统筹推进投资者教育,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同时也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五是建议各方面都要努力优化和做好过渡期的安排,确保资管行业平稳转型。


课题组牵头人、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凯生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分别对报告进行点评并发表主题演讲。


肖钢在发言中表示,资管新规执行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证明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的成果。7月30号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处置风险的节奏和力度”,对此,当前的核心是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要坚持纠正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遏制过于复杂结构产品的发展,从三个根源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消除监管套利,二是控制杠杆、减少金融机构对杠杆的过度依赖,三是缩短资金传导链条。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未来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老资产和新产品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资管产品简单透明和结构分层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资管机构多元竞争与统一监管的关系。


证监会原主席 肖钢


王景武在演讲中指出,资管新规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资管产品的净值化程度显著提高,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大幅收缩,期限错配程度降低,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资管行业也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下一步要在不忘初心,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强资管业务的功能监管,推进资管业务的平稳有序转型。一是要加快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的制订出台,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本源。二是要加强长期资金供给,推进资管业务平稳有序发展。三是以对外开放为契机,培育提高资管机构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王景武


周延礼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资管新规新形势条件下,保险的资产管理要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保险资金的运用期限长、规模大,对稳定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长期平稳和保值增值,必须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紧跟国际重大战略方向,充分认识保险资金的特点和性质。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课题组执行组长、工银理财董事长顾建纲,课题组代表、中信信托常务副总经理王道远,以及三位课题组副组长、申万宏源董事长储晓明、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泰康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分别代表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五个资管子行业做主题发言。


顾建纲表示,当前银行理财业面临转型困难和挑战,如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水平和认识存在偏差、净值型产品、长期限产品的发行量占比仍然有限、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仍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合规销售水平亟待提升等。展望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前景,顾建纲认为,银行理财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将呈现银行系资管在资管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监管套利逐步消除、客户机构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净值化、投资多元化、分工专业化、业务国际化、金融科技化、机构公司化等十个方面的特征。


课题组执行组长、工银理财董事长 顾建纲


储晓明指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需求的总量非常大,我国的资管市场目前正处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整个市场规范任务非常重,注重顶层设计,加快系统推进改革,实现资管市场高质量发展,对有效化解风险意义非常大;对践行以人民为本,维护国民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实行财产的保值增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从资产管理市场来看,既要体现英美等成熟市场共同的特征要求,也要体现我们国家的特色。我国的资产管理市场建设应该实现五大目标,即实现法律体系的完备、实现监管体系的统一、产品体系要丰富、资管机构应该多元、投教体系要完善。


课题组副组长、申万宏源董事长 储晓明


王道远指出,信托公司未来有四大发展方向:一是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二是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基建项目;三是寻找战略新兴产业中的PE、并购投资机会;四是推进标准化信托融资工具的发展。他表示,资管功能方面,一是可以重点发展FOF、MOM主动配置型资管业务;二是可以探索地产与城投等熟悉领域的债券投资业务:发挥信托公司对地产与城投公司的风险识别与判断能力;搭建内部债券评价体系,建立债券动态跟踪数据库;三是大力发展自主投资型家族信托业务;四是充分发挥信托型ABN、ABS资产的配置价值,提升资管产品竞争力;五是挖掘另类资管业务机会。


课题组代表、中信信托常务副总经理 王道远


詹余引表示,基金业目前存在三大类问题,一是基金产品结构出现失衡,权益类的基金比例不高,货币类基金占比超过六成;二是投资理念不够成熟,普遍存在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基金换手率非常高,而且产品的风格飘移,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三是个人投资者获得感较差,基金缺乏长期资金来源。基于上述现状,詹余引分析了基金行业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和业务模式:第一,基金公司要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第二,机构投资者逐步壮大;第三,合规风控是公募基金及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永恒生命线;第四,提升权益类产品比例,推动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


课题组副组长、易方达基金董事长 詹余引


段国圣指出,当前资产管理市场主要存在六大问题:首先,统一资管的监管标准刚刚起步,各类资管机构面临着不同的标准;第二,缺乏基础的金融工具;第三,资产管理机构能力存在短板,服务范围相对狭隘;第四,资产管理产品化不足,产品类型和功能同质化严重,各类资管机构没有形成独特优势;第五,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较低;第六,科技发展比较落后,与国际领先的资管机构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问题,他建议,一是对同类型的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二是注重长期资金的培养;三是资产管理机构要注重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四是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基础金融工具的发展;五是资管机构应当加大科技投入。


课题组副组长、泰康集团首席投资官 段国圣


出席报告发布会的嘉宾还有: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CWM50学术成员纪敏,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CWM50学术成员孙晓霞,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法律顾问卜祥瑞,原银监会法规部主任王科进,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首席专家范华,交银理财公司总裁金旗,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Invesco北京首席代表赵楠,PineBridge董事总经理赵梅,BlackRock副总裁陈重余等。参加会议的课题组成员单位代表还有工银理财赵柏功、申万宏源证券蒋健蓉、易方达基金徐丽丽、泰康资产杜宇、中信信托周萍等。



发布会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秘书长刘喜元主持。中信信托对本次会议给予支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给予学术支持。




关于《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研究》报告


过去十年,在居民财富快速积累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行业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金融产品、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行业标准不统一、产品多层嵌套、显性或隐性刚性兑付等问题,市场主体存在套利行为,融资价格被人为抬升,市场正常定价受到干扰。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4月央行牵头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标准、规范转型发展的序幕。今年上半年以来,肩负法人风险隔离、打破刚性兑付重任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设立并陆续发行净值化产品,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发展已进入实质阶段。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在资管新规发布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组织行业头部机构和资深专家对资产管理行业进行持续的全局观察和深入研究。


报告由一个主报告、五个分报告组成,全文近20万字。报告首先从语义层面界定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与基础法律关系,然后结合行业实际,梳理了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接下来通过回顾美、英、日等国家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经验和演进路径,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子行业不同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对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市场格局及业务发展模式进行研判,并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课题组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投资人基于对管理人的信任,将自己的财富交给管理人经营,二者之间总体上遵从信托关系。资产管理产品符合证券的基础属性,即份额化筹集资金、由他人来从事经营活动、投资者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可交易可转让,将资产管理产品纳入到证券范畴有利于更好地明确上位法支撑。


课题组发现,伴随经济高速增长,居民财富大幅增加,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十年,但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监管标准不统一、部分机构过渡依赖牌照、隐性刚兑妨碍市场有效定价、合规销售不到位、健康投资文化缺失、投资者教育体系不完善、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存量产品压降困难等多方面问题。


课题组了解到,美国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养老保险、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实质市场化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政策;英国的优势在于规范而丰富的基础产品和金融工具,以及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的良性监管模式;日本的优势在于产品种类的丰富和资产配置及销售体系的多元,以及与行业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监管模式。课题组认为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及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将迎来产业链分工更加精细、头部机构和专业机构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课题组建议,银行要通过理财子公司实现真正的法人风险隔离,积极推动理财业务向直接融资方向转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管理好母公司资产,同时积极开拓养老金及第三方受托业务;基金业要强化其在投研及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补足销售渠道短板;券商要做强主动管理、打造资产管理综合平台;信托要积极去杠杆去通道,提升核心资产管理能力。


课题组呼吁监管层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出发,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修订和完善《信托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托本质关系,明确资产管理产品属于证券范畴,逐步统一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和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体系,统一地方与中央的监管执行标准、统一资产管理产品计税规则、加快出台配套措施。课题组同时呼吁市场机构明晰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关系并切实做到风险隔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积极拥抱开放和变革,稳妥有序的处理好存量产品,推动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转变。课题组呼吁监管层、市场机构和投资者等相关组织共同参与,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共同推动健康投资文化的形成,共同实现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019-08-17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