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M50新闻】吴晓灵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资管新规两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学术总顾问吴晓灵近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资管新规两周年:新挑战与新机遇”专题研讨会上就如何规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意见:一是建议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第94条,将未上市企业股权纳入非公开募集基金的证券投资范围;二是统一银行公募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的规则,明确私募理财产品也适用《证券投资基金法》,并对融资性产品进行规范;三是将投资顾问业务分为咨询型投资顾问、管理型投资顾问和发布证券投资研究报告型投资顾问;四是进一步推动资管业务的统一监管。以下为发言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CWM50学术总顾问 吴晓灵


资产管理在整个金融业当中,是一个疏通资金流通、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在此次疫情中,国内外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有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和疫情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资产管理领域当中,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让资产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让中国能够更平稳地发展,是我们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大家都提出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对于资管行业发展的规划,能够更好地完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我想就这个问题,简单讲几点意见。


一、将未上市企业股权纳入非公开募集基金的投资范围

监管部门需要启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第94条,这是非常关键的条款。由于这一条款没有允许私募基金投资未上市的股权,因此当前资管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股权投资基金没有上位法的规范。由于股权投资不能作为一个标准化产品,资管产品的投资标的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目前大家都把股权投资作为一个非标产品来对待,但股权投资基金本身应该属于标准化的证券产品。


二、将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纳入公募基金监管体系,私募理财产品也纳入基金法规范,区分融资性产品

在资管新规实施两周年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明确地提出,银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就是基金。因为如果不明确这一点,银保监会就会像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一样出台公募理财产品的规章细则,尽管银保监会现金类产品的规则最大限度地与货币基金靠拢了,但还是会和公募基金的规则产生一些差异,会使得市场更加分割。监管当局应该在金融稳定委的领导下,把公募的产品规则统一。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执行同一规则并不一定要完全照搬公募基金的法规,可以对公募基金的规则借鉴公募理财产品的做法做适当的修订。当这个问题明确之后,银行当前面临的开户的不公平问题,税收规则的不公平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此外,我们需要明确无论是公募的还是私募的理财产品,都适用于《证券投资基金法》,这也有利于促进私募基金的发展。同时,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对私募产品当中的融资性产品按照私募证券发行进行统一规范,而不是将其作为资管产品进行规范。现在银保监会出台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规则以及可能出台的信托规则都将融资性的私募产品作为融资性的资管产品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混淆了投资方和融资方。如果能够明确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基金的规则来规范,把债权融资计划和股权融资计划的融资性产品再统一地按私募证券进行规范,有利于进一步把资管市场投资方和融资方的不同产品进行很好的区分。


三、优化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分类,完善投资顾问法规

大家都谈到了资产管理的生态环境,包括投资规划、投资管理、投研报告、专户管理等等,但这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目前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机构都在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证监会近日公布《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证券投资咨询和基金投资咨询分开,其实真正需要投资咨询的是资产管理业务。因而我们希望把投资顾问分成三类:一是咨询型投资顾问,他只做投资规划,并协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二是管理型投资顾问,他在咨询型投资顾问的基础上,可以代理客户做投资决策(也可称为专户管理);三是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而对于集合投资资管产品的管理型投资顾问,则需要有单独的资产管理法人牌照。通过投资顾问办法的制定和完善,能够更好地完善资产管理的生态环境。


四、进一步推进统一监管

我们现在着力于统一规则,监管主体尚未统一,但是监管可以授权协同监管。例如目前银行、保险、信托所做的资产管理的业务属于证券业务,应该由证监会统一监管,但是现在的监管格局、路径依赖很难做到这一点。下一步需要做到统一出台监管规则,不同监管主体在统一规则框架下分头监管。

在资产管理新规两周年的时候,我希望未来能够有一个框架性的规划。在这个框架性的规划中把所有涉及到资管业务的规则都完全统一在一起。在规则统一的情况下,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有自己的经营的特色。规则统一,经营有特色,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监管实行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未来可以分两步走,先是规则统一,授权委托监管,以后再逐步走向统一的监管。

*转载或引用,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信息。


2020-05-08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