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 价格上升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

央行11月10日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不够理想,政府债券发行虽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场预期。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6.3个百分点。

2021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721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752亿元,同比多增108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认为,M2同比增长超出市场预期。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导致M2回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上年同期基数的回落,去年10月M2同比增长10.5%,涨幅较前值回落0.4个百分点,基数有所降低;二是信贷派生能力增强,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64亿元,提升了货币创造能力。

“然而,在传统缴税大月和政府债券发行有所加快影响下,本月新增财政存款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50亿元,导致货币回笼力度加大,不利于M2回升。”温彬、冯柏分析。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分析,社融增量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除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等项目外,其余同比大都出现少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但中长期贷款持续维持少增。未来M2和社融增速将保持在“8”~“10”区间,预计年内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尽管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同比多增,但10月份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仅为10%,增速仍然较低。另外,虽然M2增速反弹至8.7%,但主要是金融机构货币创造能力阶段性增强所致。"梁斯说,“从后续看,如果11月专项债发行完毕,当月发行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这将对社融带来一定支撑。同时,随着年末临近,财政支出速度加快,会对M2带来一定支撑。但考虑到疫情再次出现反复,企业信贷需求将受到影响,M2持续大幅反弹概率不大。

“近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部分中小企业形成冲击,M1的持续回落和信贷结构的变化也印证了企业经营偏弱和实体经济需求回落,经济增长压力有所加大。”温彬、冯柏说。

数据显示,10月M1增长2.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持续回落态势,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偏弱。且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上月的41.9%回落至26.5%,占比创下2019年6月以来的新低。

同日统计局发布CPI和PPI数据显示,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从环比看,P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

同比看,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3.7%,涨幅扩大28.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涨幅在12.0%—59.7%之间,扩大3.2—16.1个百分点。上述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且10月份,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CPI有所上涨。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8%,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服务价格上涨1.4%,涨幅与上月相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表示,价格上涨具有“晕轮效应”,今年各类商品价格循环上涨影响了生产经营者的市场预期,助推了包括蔬菜在内的主要生活食品的价格上行。需要注意的是,上游工业品价格在缓慢地往消费端传导。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逐步向中下游传导,这也推动了CPI的上行。”

PPI与CPI剪刀差到达12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温彬判断,下一阶段,OPEC对原油增产仍相对谨慎,国际油价或继续保持高位波动走势;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供需矛盾有望有所改善,叠加去年基数的较快回落,预计PPI将保持高位。同时预计CPI将继续回升。

“总体上看,目前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但国内外经济恢复中的不平衡不均衡因素仍然较多,对政策调控的考验也有所加大。”温彬说。

温彬,冯柏认为,在此背景下,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提振内需。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应对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大结构性政策力度,运用好新出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贷款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说,今年后两个月,货币政策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可能以平稳置换1.95万亿MLF、适度加量逆回购等工具精准调节市场流动性,推动信用适度扩张,促进市场融资成本下降,对结构性问题继续精准施策。

“2022年,货币政策可能在流动性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信贷总量增长可能有所回升,稳定性有望继续增强,信贷结构有望进一步调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也有望继续释放。”王运金分析。



2021-11-11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