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上的讲话

8月20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金融助力稳增长与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在京成功召开。峰会以今年以来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变化与困难挑战为背景,为当前形势下增强我国金融支持稳增长效能、助力经济复苏、进一步推动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尚福林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新一轮疫情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尚福林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金融行业要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尚福林对下半年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能,更好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第二,稳定宏观杠杆率,保持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匹配。第三,防范信用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最后,尚福林指出,接下来应更加关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充满不确定性大环境下,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主体的特点和相关关系,及时研判并采取应对措施。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能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支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2022夏季峰会上的讲话


尚   福   林


两年多的新冠疫情让世界经济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今年上半年,受到新一轮疫情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个方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一、二月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三、四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实见效,五月份以来经济运行逐步改善,积极因素积累增多。同时,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借此机会,我对三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能,更好支持经济稳定发展


加强金融服务对支持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疫情以来,为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金融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保持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从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结构上看,存款增长快于贷款,这其中有财政政策的影响,从7月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结构上看,财政政策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中长期信贷增长偏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缺少投资渠道,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市场预期转弱影响投资消费意愿等挑战。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较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处于20年来较高水平。与此相呼应,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创出近三年同期新高。另一方面,从二季度银行家调研问卷也可以看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6.6%,较一季度下降15.8个百分点,各行业以及各类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均有下降,银行部门面临资产荒,与目前社会融资结构表现相匹配。


为此,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应当关注金融服务效能。要继续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着眼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另一方面,着力满足新时期金融服务需求。继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当前形势下,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困难,同时小微企业又承载着几亿人的就业,影响着居民消费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支持小微企业渡过眼前困难,才能稳住就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要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同时,针对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金融需求,探索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发展财富管理市场,丰富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完善投资市场环境,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降低预防性储蓄意愿,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第二,稳定宏观杠杆率,保持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匹配


宏观杠杆率是个金融稳定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各个经济部门的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弱于预期。世界银行日前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1%下调至2.9%。新冠疫情使很多国家的债务达到创纪录水平。特别是政府部门债务方面,世界各国政府为帮助家庭和企业抵御疫情的经济影响,大幅增加开支,通过发债弥补预算赤字,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去年新兴经济体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平均已上升至创纪录的67%。与此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实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通货膨胀,也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空间变得相对有限。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2021年末,美国(280.8%) 、日本(419.9%)、欧元区(278.5%)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末高25.7个、39.5个和21.4个百分点。随着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脆弱性增加,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债务风险,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曾面临杠杆率大幅攀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杠杆取得较好成效,也为抗击疫情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我国宏观杠杆率在疫情发生后也出现了阶段性上升,达到2020年280.2%的高点后,随着经济企稳,宏观杠杆率连续下降。今年上半年,为应对复杂局面,宏观杠杆率再次有所攀升,上升至一季度逼近前期高点。


虽然总体上与国际比较看,我国宏观杠杆率同期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仍需要密切关注其他经济体因债务增加、经济放缓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分部门看,由于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稳企业、保就业的措施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增长相对较快。要关注逆周期的调控政策对我国债务增长以及产出的影响。从分子端看,调控政策对债务的影响通常直接体现在当期。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从分母端看,调控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往往有一定滞后性,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分母端仍有可能拉动杠杆率上行。为此,要继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保持经济增长稳定,使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第三,防范信用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银行业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为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为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空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020年三季度达到1.96%的高点后,已连续6个季度下降。从我国不良贷款率指标构成上看,2021年各项贷款规模比2019年末增长了25.8%,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长,不良贷款增幅小于各项贷款增幅。从国际情况看,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不良贷款率均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政府为应对疫情增加信贷供给,同时采取偿债延期等支持政策避免了贷款集中违约的结果。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映射到金融领域,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将会持续增加。受经济下行和行业景气度下降影响,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实施了贷款延期等政策,操作中可能难以判断企业经营是面临短期流动性挑战还是经营受到根本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真实风险水平可能无法充分暴露,一些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有可能得以存续,影响市场出清,进而削弱经济活力。


资产质量这些可能的变化直接冲击的是金融部门的稳定,特别是对地方中小银行的冲击更为明显。前期部分地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实际风险高于账面水平、存量风险处置难度较大、区域风险相对集中等问题。不良资产的加快暴露,将使得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包袱更加沉重,风险防控面临更大难度。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做实资产分类,摸清风险底数,充分暴露不良资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另一方面,要依靠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以改革手段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从根本上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总之,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与家庭是相互影响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些影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相关度。我们要更加关注这些变化,及时研判,采取应对措施。


2022-08-20 23:00